鄱陽縣地圖全圖高清版詳細記錄的潘陽以及周邊地區的地理環境位置,這里對每一個鄉鎮的分界線,都做了標注和規劃。用戶可以查看國道交通和高速的路線,來仔細辨別。
鄱陽縣,江西省試點省直管縣,由上饒市代管。鄱陽縣古稱番邑,饒州,漢時更名鄱陽縣,是秦始皇統一中國實行郡縣制首批建立的縣,位于江西省東北部、鄱陽湖東岸,是環鄱陽湖經濟圈的重要組成部分。
位置境域
鄱陽縣位于江西省的東北部,鄱陽湖的東岸,介于東經116°23′45″—117°06′15″,北緯28°46′26″—29°42′03″之間。北與彭澤縣和安徽省東至縣交界;南同余干縣、萬年縣接壤;東于景德鎮市昌江區、浮梁縣、樂平市為鄰;西北同都昌縣山水相連;東西寬71.8千米,南北長90.2千米,總面積為421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鄱陽縣境內東北高為低山,向西南方向漸變為丘陵和湖區平原,其中低山丘陵占全縣總面積的45%。
水文
鄱陽縣境內大小河流225條,總長2070公里,樂安河、西河、潼津河、昌江經鄱陽湖直通長江。
氣候
鄱陽縣屬典型的中亞熱帶季風區,四季分明,熱量豐富,雨量充沛,年平均日照數達2098小時,平均氣溫在16.9℃-17.7℃,1-2月為最冷天氣,月平均氣溫為4℃-5℃,極冷最低溫度日為-8℃,7-8月份平均氣溫高達28.8℃-30℃,一年中極端最高溫度為39.9℃。年平均降雨量1300-1700毫米,4-6月為集中雨季占全年降水量50%以上,7-9月為臺風雨季帶,全年無霜期275天,太陽輻射數為115千卡/平方厘米。
永福寺
永福寺創建于南朝梁天監元年(502),由鄱陽王蕭恢獻出自宅而成。初名顯明寺,元代始更名永福寺。又據鄱陽縣志載,天臺山僧寶倫于北宋天圣二年(1024)在寺之東側建立磚塔,歷經修葺,仍然留存。
牛頭山
牛頭山位于油墩街鎮,是江西省唯一被省文物館保護的古漢墓,共有99座,俗稱“九十九個”,是全國最大的古漢墓群,有“北有兵馬俑,南有牛頭山”之稱。
非物質文化遺產
饒河戲
饒河戲是饒河(鄱陽)人在南戲和弋陽腔的基礎上經過改造發展,變一唱眾和、鑼鼓伴奏、以板擊節的高腔,與亂彈、徽劇、秦腔、昆曲等皮黃聲腔溶融揉合,形成了唱腔豐富、劇目眾多,鄉土氣息濃郁的饒河戲。宋朝以南戲為基礎,經過元、明兩個朝代,饒河(鄱陽)人在南戲和弋陽腔的基礎上經過改造發展形成了饒河戲。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