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地圖全圖高清版本為大家帶來最詳細的樂山市標準地形圖,對每一處縣市區等都有明確標示,圖片非常清晰,可以很快找到目標地點,地形和山脈走勢一目了然,用戶可以根據需要放大地圖查看詳細線路。
樂山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首批對外開放城市、全國綠化模范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衛生城市。樂山有世界級遺產三處—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峨眉山和樂山大佛、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東風堰,國家4A級景區以上景區15處,國家A級景區35處。
樂山市轄4個市轄區、4個縣、2個自治縣,代管1個縣級市;11個街道、103個鎮、18個鄉。樂山市人民政府駐地市中區濱河路98號。
位置境域
樂山市位于四川省中部,四川盆地的西南部,地理坐標介于東經102°50′—104°30′,北緯28°25′—30°20′。南北長214.4公里,東西寬164.0公里。 北與眉山接壤,東與自貢、宜賓毗鄰,南與涼山相接,西與雅安連界。全市土地總面積12720.03平方公里,占全省總面積的2.64%。
地形地貌
樂山市地處四川盆地向西南山地過渡地帶,總體趨勢西南高,東北低,高差懸殊大。最高處為峨邊彝族自治縣馬鞍山主峰,海拔4288米,最低處是犍為縣新民鎮馬廠壩岷江出口,海拔307米,相對高差3981米,平均海拔500米,樂山城區海拔360米。地貌有山地、丘陵、平壩三種類型,以山地為主。山地面積8530平方千米,占全市幅員面積的66.5%,主要分布于市境峨眉山、峨邊、金口河、馬邊、沐川一線的西南部,是涼山高原與四川盆地過渡地帶。丘陵面積2694平方千米,占樂山市幅員面積的21%,主要分布于峨眉山、沐川一線的東北部,是受緩慢上升長期剝蝕而形成的紅色丘陵區。河谷平原面積1603平方千米,占全市幅員面積的12.5%,主要沿岷江、大渡河、青衣江兩岸分布。
氣候
樂山在特定地理環境條件下形成了多種氣候類型。因地域處在北緯29°附近,全市屬中亞熱帶氣候帶,具有四季分明的特點,雨量豐沛,水熱同季,無霜期長。年平均氣溫在16.5—18.0度之間,年平均無霜期長達300天以上,年平均霜日4.2—9.4天,年平均降雪日數僅1.0—2.7天,是水稻、小麥、油料、糖料、水果、棉花等農副產品的高產區。西南山區氣候垂直差異明顯,從山麓至山巔依次分布著中亞熱帶一暖溫帶一溫帶一寒溫帶的完整氣候帶,氣候條件十分復雜,是地域內發展農業綜合經營和立體農業的區域,是木材、茶葉、中藥材等作物的主產區,也是寶貴的旅游資源。受季風影響和地形的抬升作用,氣候濕潤,雨量豐沛。絕大多數地區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峨眉山市達1500毫米以上,僅峨邊、金口河少于1000毫米以下,降水有季節性變遷,夏秋季雨量占全年的80%左右,冬春季只占20%,降水的年際差異較大,年最少降水量多在900毫米以下,部分地區年最多降水量達2000毫米以上。
截至2018年,樂山全市擁有世界級遺產3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4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3處,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各2處,國家級森林公園3處,國家級地質公園、礦山公園各1處,國家級水利風景區4處,累計創建A級景區35處,其中5A級景區2處、4A級景區13處。
樂山有3處世界遺產:樂山大佛、峨眉山和東風堰。世界級和國家級旅游資源密度達每萬平方公里25個,是四川省平均值的3.6倍。20世紀80年代發現的樂山睡佛與樂山大佛構成了“心即是佛”的千古奇觀。
網友評論